真臘風土記的”城郭”一段記載著 : “州城周圍可二十里, 有五門, 門各兩重, 惟東向開二門, 餘皆一門. 城之外巨濠, 濠之上通衢大道, 橋之兩傍各有石神五十四枚, 如石將軍之狀, 甚巨而獰, 五門皆相似…”…

此書指的城郭, 巨濠, 石神分別為大吳哥(Angkor Thom)及其五道門外的”護城河”和印度教創世紀神話”攪動乳海”的阿修羅和善神.


白日是遊客如織的南門

巨濠/護城河 : 護欄皆已失修, 原是石神以手拔蛇(護欄)狀.

石神: 印度教創世紀神話”攪動乳海”的阿修羅/善神; 左右各54尊.
註: 原文是寫各54尊, 但實際卻不是??


在周達觀完成此書800年後, 能夠看著此書對照其800多年前所見, 讓人覺得神奇萬分, 當下忘了吳哥窟的熱; 周達觀也無法得知數百年後, 會有各國人士拿著他撰寫的翻譯本, 想起數百年前的他. 試著想像當時的周達觀遠道來到此蠻夷之地, 看到面目憎獰的石神們, 心中的想法是什麼, 是恐懼, 是敬畏, 亦或…不管了, 快門多按幾下.




大吳哥除了東, 西, 南, 北各一道門外, 東門偏北處另多一道”勝利門(Victory Gate)”, 導遊說打勝仗時才可走此門. 如書上所言, 五門皆相似, 只是時隔數百年, 各個城門的保持狀況不一, 像西門的石神的狀況就很不好, 道路還是紅土路, 便少有遊客駐足停留.

此處應是北門, 其石象保存完整.

需要關切眼神的西門


“…城門之上有大石佛頭三面向四方(註一), 中置其一, 飾之以金, 門之兩傍, 鑿石為象形…”

大石佛頭

象形浮雕


註一:
1. 蔣勳吳哥之美後附的真臘風土記: "大石佛頭三面向四方" ;
2. Google卻得到很多另一版"大石佛頭五, 面向西方"
3. 剛有看到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ourclass-ntu5340/article?mid=-2&next=103&l=a&fid=9 :(實際上是三座塔,主塔前後二佛面,左右兩塔較低,各一佛面,故是三座四面的觀音佛像,不是一頭四面之印度教梵天)

參考書籍:
周達觀 - 真臘風土記
蔣勳 - 吳哥之美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mat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