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文書名: La Travesia de Enrique

前陣子在台北新豐、新豐台北的電聯車上,好不容易又將此書看了一遍,這次看的是難懂的西文版,但一樣是深刻的感慨。

西文版第289頁的最後,“Que se necesita para que la gente no se vaya? Se necesita trabajo. Trabajo con buena paga. Eso es todo.”
“這些人需要什麼才不會出走(偷渡)呢?只需要(給他們)工作.一個有好的收入的工作.這樣就夠了”.

當然,這裏好的收入應該只是指可以不讓他們的小孩挨餓,然後,可以讓他們有錢上學的收入。

本書主角是宏都拉斯籍的安立奎,他的母親在他五歲的時候,決定偷渡到美國去工作,打算著也許工作了幾年存夠了錢,就回到宏都拉斯。但種種原因,如錢被騙,在美國有人騙她可以幫她辦工作簽證之類的;又如,在美國又有了另一個小孩,一直無法存夠錢;最後,甚至喜歡上美國的生活,不想回國;所以最終和大多數的偷渡移民一樣,留在了美國,可能就一輩子不會/無法再回到宏都拉斯了。

安立奎和她的姐姐在她媽媽離開宏都拉斯後,則是分別跟著爸爸和外婆住(註),姐弟兩人也是久久才能見上一面。因故,安立奎更是在幾位親戚家中分別渡過,再加上他自己不學好,甚至染上了吸膠,所以更惹人厭...

註:宏都拉斯同一家庭小孩中,同父異母,或同母異父的狀況並不少見;此外,母系社會的宏國,母系的親戚互相幫忙照顧小孩也很常見。

無論如何,最後,安立奎決定到美國找她媽媽,離開那時還不知已經懷孕的女友,只帶著一張有著她媽媽電話號碼的紙條和親戚給他的一點錢,就由宏都拉斯出發,踏上往美國的”長征”。

由南到北,宏都拉斯->瓜地馬拉->墨西哥->美國;本書大部份的偷渡場景是在墨西哥,基本上從瓜地馬拉和墨西哥的邊境開始,一直要到到了美國後有人接應後,這才算是安全。這中間在墨西哥被抓到就是送上 眼淚公車!! “Bus de Lagrimas”,遣送回到瓜地馬拉。若是入境美國後被抓到,則是先送到收容所,等待時間坐飛機回到宏都拉斯,等於一切又回到起點。

安立奎在墨西哥境內,多次被抓到,也多次被遣返回到瓜地馬拉。其中,也經歷被搶、被警察搜括、多日沒進食、逃避壞人追趕,而跳下行進中的火車…而嚴重受傷,所幸有當地好心人醫治,才得以活下來繼續接下來的旅程。

在墨西哥境內,當地人對非法偷渡客的反應呈兩極,書中也有一大部份著墨於此,不少人排斥偷渡客,認為他們會帶來如犯罪之類不好的事;但也有人基於同理心,因為有很多墨西哥人也一樣偷渡到美國,所以不少人會主動幫助偷渡客,如住火車沿線的人,有人會在火車經過時,主動將食物丟到火車上給偷渡客;更有主動提供住宿、食物、醫療服務...等等等的民眾、教會,便得偷渡客不至無處可去...。

最後,安立奎終於在被墨西哥遣返了七、八次之後,抵達了美墨邊境城市(忘了名字),過了一陣子住在河床上、擦車子賺錢...,好不容易買了張電話卡,和她在美國的媽媽聯絡上,再由她媽媽出錢請人帶他通過美墨邊境,再坐車到安全的地方,最後,終於和她媽媽團聚。

“相愛容易、相處難“,到了美國,並不就保證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外在的環境,語言不通、環境適應...;家庭因素,安立奎和她母親十多年沒見,且她母親在美國有新的家庭,就如同很多案例一樣,安立奎也會質疑她母親當初為何拋下他們姐弟獨自赴美、她母親也覺得她拋家棄子,一個人在美國辛苦工作都是為了她的小孩,所以她的小孩應該要感謝她...,其中的心情轉折不是三言兩語可講完的,請看書吧。

很弱的結尾,沒辦法,離看完該書已經很久一段時間了,手邊又沒有書...。

有關拉美移民美國的書很多,上個週末在亞馬遜上逛啊逛啊,後來就跑到Page one去買書,因此我又多了兩本書,一本是”惡魔公路 – The Devil’s Highway”,描寫的是某些偷渡客經由亞歷山那州的沙漠區偷渡入美,但烈日、毒蛇、缺水...,很多人無法熬過,終成一具屍體。另一本是“移民-你的國家需要他們 – Immigrants – your country needs them”,討論移民問題,只是不知道何時會看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mat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