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正名運動不是什麼嚴肅的東東啦,只是和外國人接觸多了,愈來愈覺得說我叫Mateo很奇怪。在這如果是宏都拉斯當地人問我叫什麼名字,我通常就是回答我叫Mateo,若是旅遊時遇到外國遊客的話,如果我沒有下意識的回答我叫Mateo,就會回答我的中文名字,有些人聽到我叫Mateo後,就會接著問我,你的中文名字就是Mateo??、Mateo和你中文名字有什麼關係??...之類的問題。

剛開始也沒想到這個問題,第一次認真想為什麼我要取西文名字,是我在旅遊時遇到日本志工Naoko,我問了Naoko日文名字後,就順口的問她有沒有西文名字,她說沒有,反問我為什麼要取西文名字,當時我很自然的回她說因為中文名字對宏都拉斯人(外國人)來講很難發音,她在唸過我中文名字的英文拼音後,也點點頭說是(滿難的)。但之後想到這問題,才有點認真的想為什麼我們要用西(英)文名字,其實只要有一套統一(好)的中文拼音,例國際標準的漢語拼音,發出來的音或許會有點差異,但根本沒有必要全民(有學外文的人)取外文名字。

另外一點,大部份的外國人,他們是名字在前,姓名在後,和中文的姓名相反,所以很多時候儘管我們用拼音的中文名字,或取個外文名字配上中文的姓,都會將姓名放在後面,如看米國職棒大聯盟轉播時,王建民的姓名是建民,王(Chien-Ming,Wang),有一場聽到轉播人員唸了好幾次Ming Wang,是指王建民是不動明王嗎??

有句話說,坐不改姓、行不改名,為什麼我們和外國人打交道就要改名換姓呢???!!!外國人沒有那麼笨吧,只要他們有機會認識幾位華人朋友,這個簡單的規則很容易記起來的。發音也一樣,多聽個幾次,他們也可以發得三分像,但要沒學過中文的外國人發得準是比較難一點,大概只比登天還容易一點;其實我在聽西文名字也是一樣,只要這個名字不是我已經學過的、也不是在兩個音節以內的或是類似常見的英文名字的,我都是要寫在紙上,才不會忘記。

最後,有些較熟的朋友偶爾會叫我Chuang(莊),這個大致是沒有問題啦,但我們的習慣是叫名字而不是姓,通常叫姓是用在綽號,如小丁丁、老王、小鄭(不一定要配莉莉)或是不熟的人加個先生的稱呼,如莊先生,而西文則有叫名或叫姓的,不過我連名字都要死記了,要我記住朋友的姓,嗯,再給我一年的時間看看。離題了,我只是覺得他們叫我Chuang,就中文名字來講也是不合”文法”的。

在這很多人會問我,他們的名字中文要怎麼寫,還要我寫給他們,有人說要噴在車上,但沒有人要我幫他們取個中文名字。為什麼我們要取外文名字呢???

寫這文並沒有什麼特別意思,外文名字也是外文的一部份,取外文名字也很正常,相信有學中文的外國人也會取個中文名字,例如在台灣市面上看得到的歷史書籍作家史景遷、費正清,他們都是純純正正的外國人。只是離開課堂之後或不在講中文的環境時,應該不會有外國人還是以中文名字代替原本的名字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mat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